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看一个人的状态时,我们需要注意很多小细节。毕竟,没有哪个人愿意告诉我们,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细节中的一个,就是看这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会不会经常迟到。

很多人会觉得,迟到是个很小的事儿。迟到的人也会抱歉的解释一下,哎呀我为什么迟到了。很多时候,大家觉得迟到几十分钟也不是什么大事啊,人家都道歉了,这事儿就算了。但是,经常迟到背后,却表现出来两种不可以托付的人格。

第一,是约好事情却不能按时到达,这种人的自己的组织能力,是比较有限的。也就是说,他没法很好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一个连自己的时间都安排不好的人,如何可以托付重任呢?

其次,是更糟糕的一面,即在约好时间、却经常不到的人来说,这种人对别人的责任心是比较弱、或者非常弱的。他们把自己出门前的一些小事,看得比让别人干等他要重要的多。一个把自己的事情看得比别人重要许多、可以让别人无谓等待的人,如何可以托付?

当然,经常迟到不意味着他们就是坏人,他们只是比较只管自己、不可托付而已。在生活中,我认识一些碰到事情经常迟到的人,其中很多人都同时具备爱自己享受、不爱承担责任、不在乎责任的特点。

这些特点,和经常迟到,是同一种性格的不同表现形式。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经常无故迟到的时候,我们就要警醒,这人多半也同时拥有不爱负责任、在乎自己远超过在乎别人、自我管理能力差的特点。

我经常感叹,中国人研究人事五千年,洋洋洒洒诸子百家、二十五史,已经把有关人的那点事,都讲了个透透彻彻。就连迟到这事儿,也能在历史里找到不少例子。这里,就让我们来看两个例子,看看先贤们对迟到是多么在乎。

据《吕氏春秋》记载,周武王在牧野大败商纣王、入主商朝旧都以后,听说商朝有贤能的长者,周武王姬发就去拜见长者,并问他:商朝为什么会灭亡?为什么会把天下丢了让给我坐?长者说,君王您想要知道啊,这么重要的事情我不能现在告诉你,我们约个时间,明天中午太阳到正中的时候,我们再见面,到时候我就会告诉您商朝灭亡的原因。

第二天,周武王和周公旦早早就赶到见面地点,结果商朝长者没来。武王觉得很奇怪,周公说,哎,我知道了,这人是个君子啊。他不忍心向你这个新君主说旧君主的坏话,所以不当面说。但是,他已经用行动告诉了你商朝灭亡的原因,这就是:“期而不当,言而不信”,约定了日期却不来,说了话却不算数。五六百年堂堂殷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灭亡的啊!(注1

无独有偶,汉朝开国三杰之一的张良张子房,在早年学本事的时候,他的老师黄石公,也用近乎严苛的守时要求,告诉张良做事的方法应当如何:你在和老师学本事的时候,不仅应该守时、更应该早到。

据《史记·留候世家》记载(汉朝建国后,张良封为留候),黄石公想要传授张良本领的时候,首先想看看,张良这个人到底怎么样,是不是一个好人(按我在另一篇文章里说过,就是有没有“仁心”)。黄石公就当着张良的面,把自己的鞋子丢到桥底下,然后对张良说:“孺子,下取履!”小娃娃,下去帮我这个老头把鞋子拿上来!

张良路上走得好好地,突然被个老头叫下桥去拿鞋,很惊诧,“欲殴之”,想把老头揍一顿。但是抬眼一看这老头年纪这么大,就忍了,“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黄石公从这件事里,看出了张良的“仁心”,这个人能爱怜老人,甚至能觉得“这老头太老了,虽然想揍他,但是看在他这么老的份上,我就帮他一下吧”,这不会是一个坏人,是一个有“仁心”的人,可以传授天下第一的本事。于是黄石老人就约张良,五天以后天亮的时候,在桥上见面,正式传授他平天下的智慧。

问题是,两千年前的中国古文,讲事情比较不准确 - 那时候没有钟表,也没法太准确。天亮的时候见面,几点是天亮?天多亮算是亮?我们现在说早上7点见,那很简单,7点就是7点,可是什么时候是天亮?你要说你没有钟表,那“太阳升起来的时候见面”,那也比较好办,太阳跳出地平线好歹有个准确的时间点,但是天亮呢?看过日出的人都知道,太阳升起来以前天就有点儿亮了,那到底什么时候是天亮?

所以,黄石老人说了天亮见面,那么要学本事的人,应该做的,就是在第一个可以定义为“天亮”的时候,就出现在见面地点,这样才足够认真、足够真诚。一个模糊的概念,反而往往可以考虑接受这个概念的人,到底有多大的真心。

结果,五天以后,张良真等到天大亮才跑去,老人早就到了,生气的说:“你迟到了!这算什么?五天以后再见吧!”转身走掉了。

张良无奈,五天以后鸡鸣的时候,张良就跑去了,结果老人还是先到,又被老人骂了一顿:“你又迟到了!五天以后再见吧!”(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天以后,张良决定不再迟到。怎么样能在这个叫“天亮”(古文叫平明)、说不准到底是几点的时间上守时呢?张良于是半夜就跑去了:半夜总不能叫做天亮!过了一会儿,黄石老人来了,看张良半夜已到,高兴的说:“当如是!”做人做事,就要这样守时,就要这样努力、勤奋,这样把责任看的比山还重,才能成就大业。

于是,黄石老人拿出一卷书给张良,“读此则为王者师矣”,你读透此书,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张良之后苦读此书,终于辅佐刘邦,开汉朝四百年天下。至今两千年过去,中国人说到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或者想要描述一个时代的繁荣昌盛,往往仍然会说一个词:“汉唐盛世”。

不过,虽然经常迟到的人往往难以托付,但是从是不是经常迟到看人,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例外。比如一个例外是偶尔迟到,这种迟到是有原因的(比如今天路上有交通事故),这和一个人的性格并没有什么关系。这种偶尔的迟到也并不经常发生,所以很容易可以和“经常迟到”区分开来。

另一个例外是工作的性质实在太忙,这种人经常抽不开身,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种迟到并不是由于他性格导致的。考察这种迟到和我们之前描述的经常迟到之间的差别,并不是太容易的事情。我们需要细致分析,这个人是不是真的太忙?在他比较闲暇的时候,是否能够守时?他所忙的事情,真的是他不能控制时间的吗?如此,应当可以做出比较明显的区分。

还有一种情况,是虽然这人迟到了,但是他的迟到并没有影响别人,而只是不遵守一些纪律而已,比如上学迟到,这也许只是说明这人不太在乎上学的制度,而不是说明他不在乎和他约时间的人的感受。区分这种人到底是因为不在乎制度而迟到,还是因为没有责任感而迟到,是很简单的:你只要看看他们在有具体事项的约定时是否能够守时、他平时对制度到底在不在乎,就可以判断了。

以上几种例外,是我们在使用“是否经常迟到”分析一个人的性格时,需要注意的。

 

1:武王入殷,闻殷有长者,武王往见之,而问殷之所以亡。殷长者对曰:“王欲知之,则请以日中为期。”武王与周公旦明日早要期,则弗得也。武王怪之,周公曰:“吾已知之矣。此君子也。取不能其主,又以其恶告王,不忍为也。若夫期而不当,言而不信,此殷之所以亡也,已以此告王矣。”

 

话题:



0

推荐

陈嘉禾

陈嘉禾

91篇文章 3年前更新

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2005年本科以一等荣誉毕业于赫尔大学经济系,2006年硕士毕业于牛津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平安资产管理公司,2008年加入信达证券,曾任首席策略分析师、研发中心执行总监、管理委员会委员,分管策略、固定收益、国际市场、金融、地产研究。同时,自2010年起兼任CGTN(原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财经评论员、证券时报专栏作者、证券市场周刊、中国证券报特邀作者,并常年接受国内外媒体采访,包括上海证券报、第一财经、CNBC、彭博社、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亚洲新闻台等,研究观点亦多次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具名引用。著有《投资的奥妙》、《投资精要》,均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