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证券投资中,行业分析无疑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分析行业时,投资者需要认识到一个行业的格局究竟如何,然后才能采取相应的交易。在这里,我就想从行业的竞争性强弱方面,把行业分成三个类型:弱竞争性行业,中等竞争性行业,以及强竞争性行业。

先说弱竞争性行业,这种行业最好理解,企业和企业之间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在这种行业里,一家企业很难通过任何方式,对另一家企业发起致命的打击。大家各自守住一摊子业务、或者一个小的分割市场,把一个业务做到天荒地老。

一般来说,弱竞争性行业不太多见。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中,绝大多数的行业都充斥了各种竞争。而也正是这些竞争,让我们的市场经济充满活力、让人们的生活丰富而多彩。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竞争却往往不是一件好事。竞争会带来利润率的流失,让企业无法定过高的价格,让投资的标的变得更加难以捉摸。

所以,弱竞争行业往往反而容易让投资者赚到钱。尽管这些钱往往很难和那些通过竞争获取巨大市场份额的、巨额的钱相提并论(比如腾讯控股从上市以后到2019年涨了几百倍),但是这种钱赚起来却更加轻松。因此这类行业的投资标的相对容易判断的多,只要买的便宜,投资者往往可以做到十拿九稳。

一些有着天然垄断、或者行政垄断的行业,经常会成为弱竞争行业。举例来说,水电、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等行业,就因为地理原因的限制,没有什么竞争。而铁路和飞机的信息系统建设、核电建设和运营等行业,则由于天然的垄断效应(一个铁路网很难容纳两个互不兼容的信息系统)、政府的管制等因素(核电站建设中的安全性因素远远大于商业效率因素),也很难面临巨大的竞争。

不过,弱竞争行业虽然容易让低估值买入的投资者赚钱,但是却很难提供在长周期里特别高的回报。这里的原因有几个,首先,弱竞争行业中的公司虽然很难被别人进攻,但是自己想进攻别人也非常困难。这就导致这种行业的企业,想获得特别高速的增长,相对比较困难。

其次,弱竞争行业的壁垒和垄断效应,往往被政府所注意到。这种壁垒和垄断效应,导致这些企业有定非常高的价格的能力:比如想象一下一个机场说提高服务费100%,很难有航空公司有什么抗拒的能力。但是,正是因为这种超强定价能力的存在,导致政府往往会介入,并且限定这些行业的定价能力(比如水电的上网电价就远低于平均的消费电价)。

由于这种政府限制的存在,弱竞争行业的企业,在长周期里往往只能赚到一个合理的利润水平。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弱竞争行业的格局,是由一般的盈利能力几乎没有风险的商业前景所组成的。因此,对于弱竞争行业,最好的投资模式,是在低价的时候买入、在更低的价格买的更多,而在高价的时候则可以考虑卖出。由于弱竞争行业几乎不存在公司被竞争拖垮的情况,因此这种高买低卖可以给投资者带来非常轻松的回报。

当然,弱竞争行业中有些公司的弱竞争格局,则是由一些经济要素、而不是天然要素构成的,比如淘宝和腾讯公司、以及早期的微软公司的网络效应(网络效应这种要素特别容易在互联网企业中出现)。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企业往往不会受到政府太强的限制,也就容易成为长期里特别优秀的投资标的。

相对于弱竞争行业,强竞争行业则是另一个极端。在这种行业里,企业对客户没有什么太强的议价能力,规模效应、网络效应、客户粘性这些常常可以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商业因素,往往并不太强、甚至根本不存在。在这种行业里,企业之间只能不停的比拼更高的服务效率、更低的生产成本,以期从对手那里抢来客户。但是,每当一种更好的生产方法被发明出来,别的企业用不了多久就会学去。于是,首先发明这种方法的企业,往往也赚不到太多、太久的钱。

强竞争行业的一个特性,就是其中的龙头企业、领先企业不停的切换:正所谓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举例来说,流行服饰行业、餐饮行业、科技行业中的一些子行业等等,都属于竞争极其强大的行业。这些行业里的企业往往在十年的周期里,就会走上一个来回:十年前的龙头企业,过了十年再看,往往都已经风光不再。而最新的龙头企业,在十年前还不是市场上最耀眼的那家公司。

在强竞争行业中,龙头企业的位置往往来回切换。而由于行业竞争性太强,这种切换的速度往往很快。在一家企业找到一种有效的竞争方法以后,比如一家流行服饰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和市场需求合拍了,或者一家餐饮企业抓住了一类客户喜欢的餐品,它们就能迅速占领大片的市场。而在这种占领市场的过程中,这些企业往往也会获得极高的估值。

但是,一旦这种优势因为某种原因丧失,那么强竞争行业里的企业,往往会迅速从神坛上跌落。这种跌落的速度之快,会让投资者大跌眼镜,估值也会一落千丈。由于之前的估值抬的太高,这种估值下跌的程度,往往会达到70%以上的级别。

因此,对于强竞争行业来说,投资者需要同时注意其扩张性和脆弱性。具体来说,当一家企业抓住市场的一个点、从而获得巨幅增长时,投资者需要注意到其中可能蕴含的风险,避免在高价买入一个未来可能面临巨大竞争、护城河也不强的公司。

同时,当一家之前的明星公司,由于受到巨大的竞争、因而价格暴跌以后,投资者也不可以用之前的标准来衡量降低的估值。这时候,投资者需要意识到的是,强竞争行业中的明星公司一旦大势已去,那么之前耀眼的估值,往往会一去不复返。

在弱竞争和强竞争行业之间的,则是中等竞争性行业。这种行业的数量最多,其中的企业往往拥有一定的壁垒和竞争优势,但是这种壁垒和优势并不算太强,并不足以全面抵挡对手的进攻。证券公司、商业银行、医药企业、成熟市场中的家电企业、航空公司(尤其是中国内地的航空公司,由于受益于更多的政府管制,它们之间的竞争不如国际市场中的同行那么激烈)、汽车制造商等等许多行业,都属于这种类型。

对于企业分析来说,最有意思的,恐怕就是中等竞争性行业。这种行业的特性,允许其参与者建立一定的商业壁垒,从而能够抬高自己的利润率,同时这种行业又允许其参与者去进攻对手的堡垒。在这种行业中,好的公司会同时守住自己的阵地、同时蚕食对手的阵地,从而给投资者带来最优的投资回报。

在中等竞争性行业中,投资者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需要找到最有可能胜出的那家企业,然后长期持有其股票,分享这家公司攻城略地带来的长期回报。在历史上,一些在长期被证明非常优秀的公司,比如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美的集团、格力电器、贵州茅台等等,都属于这类行业。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投资者买入时的估值并没有那么重要(只要不是太贵就行),而对企业是否是最好的那家公司,则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其竞争的性质有时候会因为时间的改变,而在不同的竞争格局之间有所变化。以中国内地市场的家电行业为例,在上世纪8090年代,这个行业刚刚起步。那时候,家电行业的参与者众多,市场增长速度巨大,没有一个竞争者能形成覆盖整个市场的规模效应和品牌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家电行业属于比较明显的强竞争行业。

但是,随着家电行业逐步发展,市场体量逐渐变大、市场发展潜力逐渐趋于饱和,这个行业中的胜出者就取得了比较强大的规模优势、品牌效应和渠道优势。在这时候,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中的家电行业,已经从强竞争行业的格局,慢慢转成中等竞争行业的格局了。

而证券行业,则是一个从弱竞争行业到中等竞争行业、转向中等竞争行业甚至是强竞争行业的例子。在中国有证券市场以后的大约20多年里,证券行业的竞争都不算太强。受制于政策的限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每个投资者只能在一家证券公司开户。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包括一人一户的限制),证券公司之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根本没有进行经纪业务上的价格战。在那个时代,投资者的开户默认佣金率就是千分之三,几乎没有议价的空间。

而在其它几个业务条线上,比如投资银行、研究等等,由于证券公司提供的业务供给,在很长时间里小于整体经济的需求,价格战在中国证券行业的早期,也并不明显。可以说,在早期里,如果不是一些证券公司自己采取了过于激进的经营策略(这些策略导致了一些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到2005年之间的逐渐消逝),证券行业的公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非常容易赚钱的。

但是,随着政策的逐渐放开(其标志性事件是2015年的一人可以开20个证券账户),证券公司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激烈的竞争导致了大量的价格战,证券行业也就慢慢从一个竞争很少的行业,变成了一个竞争强烈的行业。

当然,在分析行业时,竞争性的强弱只是其中的一个考虑要素,需要考虑的因素还非常之多,尤其是这种行业的竞争性强弱是如何构成、又会如何变化等等。不过,从行业的竞争性强弱入手,不失为一个简单易行的行业判断方法。而且这种方法可以让投资者在不同的行业中,找到类似的属性。当这种行业的变化属性和投资者的投资交易被有机结合起来以后,投资者就更容易在资本市场获得确定性的收益。

话题:



0

推荐

陈嘉禾

陈嘉禾

91篇文章 3年前更新

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2005年本科以一等荣誉毕业于赫尔大学经济系,2006年硕士毕业于牛津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平安资产管理公司,2008年加入信达证券,曾任首席策略分析师、研发中心执行总监、管理委员会委员,分管策略、固定收益、国际市场、金融、地产研究。同时,自2010年起兼任CGTN(原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财经评论员、证券时报专栏作者、证券市场周刊、中国证券报特邀作者,并常年接受国内外媒体采访,包括上海证券报、第一财经、CNBC、彭博社、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亚洲新闻台等,研究观点亦多次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具名引用。著有《投资的奥妙》、《投资精要》,均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