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价值投资的精髓,就是找到长期的好公司、以便宜的价格买入。但是,在寻找长期的好公司时,有一种情况是投资者要分外注意的。有一些公司,虽然现在看起来资质非常健康,但是这些公司的基础,是建立在某种技术之上的。而这种技术,又存在可能被更迭的风险。当这种颠覆性的技术更迭一旦发生时,会对公司带来不可逆的、毁灭性的打击。

沃伦·巴菲特在选择公司时,非常看重公司需要有这种“不会被技术更迭一次性毁灭”的特质。在谈到吉列剃须刀公司时(Gillette),巴菲特不止一次的指出,每当想到所有的男性早上起来都要刮胡子,他就感到无比放心。

刮胡子的需求不可能改变,刮胡子的技术路径也不可能改变:你总得用个小刮胡刀去刮胡子,不会出现共享刮胡子的工具,也不会出现互联网刮胡子,或者大数据刮胡子。对于一个平凡的刮胡刀公司来说,它是不会被技术更迭打倒的。

有些企业,则处在“完全不受技术更迭影响”和“会受到技术更迭的毁灭性影响”这两个极端状态之间。以中国的煤炭行业为例,尽管从长期来看这是一个夕阳行业,其带来的高污染被社会所难以接受,而且人们也不停的在研究新的能源,但是对于中国巨大的能源缺口来说,除非研究出可控核聚变,否则煤炭也很难受到技术更迭的毁灭性打击:尽管在其它能源方面的技术创新,一定会使煤炭企业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从遭受技术更迭的毁灭性打击角度来说,煤炭行业远远好于很多纯技术类的公司。

而上世纪曾经非常红火的柯达公司,则是一个被技术更迭完全打倒的例子。在数码技术发明以前,柯达公司在摄影行业的地位是无敌的。但是,一旦数码摄像技术被发明出来,胶片行业就慢慢走向了衰败。让人扼腕的是,尽管数码摄像技术最早就是柯达公司发明出来的,但是柯达没有抓住这波浪潮。

一个需要注意的事情是,对公司带来毁灭性打击的技术更迭,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新技术在早期往往不够成熟,因此它对使用原来技术的公司的打击,往往不是一上来就能完全体现出来的。但是,随着新技术不断发展,旧技术的阵地会慢慢被侵蚀。所以,投资者要能看到新技术的发展,而不是以“现在新技术也不怎么样”,就否定未来可能发生的、不可逆的技术更替。

以柯达公司来说,在数码摄影技术出现的早期,数码摄影仍然无法对抗传统的胶片技术。数码相机很贵,像素不是太清楚(早期几十万像素的机器让人感觉非常糟糕),这些都导致数码摄影无法替代传统胶片技术。但是,随着数码技术的不断发展,像素越来越高,机器越来越便宜。最终,数码摄影完全取代了胶片技术,柯达公司也就离开了历史舞台。

再以热兵器里的机枪为例,在机枪刚出现的时候,很多问题让机枪无法立即取代传统的单发式步枪。早期的机枪太大,重量和一门小炮差不多,移动非常费劲,机械太复杂经常卡壳,子弹也太贵。在当时,很多军官都认为:“杀死一个人用一颗子弹就足够了,为什么要机枪这种又耗费子弹、打的又不准、还老是会坏掉的东西呢?”

结果,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机枪的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性能越来越稳定、卡壳越来越少,而且随着工业的发展,子弹越来越不值钱,士兵的性命却越来越值钱。结果,机枪在战场上的作用,很快就全面超过了传统步枪。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索姆河战役中,参战双方伤亡的134万人种,很大一部分是由机枪导致的。有人这样描述当时的战争惨状:“战士的尸体像田野里的干草一样,一片片被机枪割倒。”后来,随着技术的继续进步,小型的连发式武器配备到了每个士兵。到了今天,我们只能在仪仗队里见到传统单发式步枪了。

19世纪中期人类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款机枪,到机枪在1916年在索姆河战役中大放异彩,机枪的崛起花了65年的时间。而如果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连发轻武器普遍装备部队计算,连发轻武器取代单发武器,这个替代过程居然花费了一百年的时间。这种缓慢的替代过程,是随着人类工业的逐渐进步、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而一步步推进的。而这种缓慢的替代过程,也经常出现在很多其它的技术替代路径中。

对于技术更迭带来的毁灭性影响,受其影响的公司并非完全没有机会。这种机会一方面来自以上指出的、技术更迭的时间跨度,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公司的本身资质。一般来说,在上一个技术时代领先的公司,往往拥有巨大的研发能力、超强的资金储备。如果这些公司能够抓住机会、迅速拥抱下一个技术时代,那么它们往往比其它企业,更有研发能力、资金储备和市场名声方面的优势。

就像以上提到的,数码相机的技术,最早就是由柯达公司发明,而柯达之所以可以第一个发明数码摄像技术,和它在传统摄像行业的巨大研发能力是不可分开的。

再让我们来看一看,上世纪美国电话业巨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公司)的例子。AT&T公司在上个世纪,是美国电话业的老大,在人类以电话为主要通信手段的时代,这家公司屹立了一百多年。但是,到了2000年前后,人类的通信手段开始从传统的电话转向移动电话和互联网:AT&T公司开始遇到了一百多年没有遇到的技术更迭。

在《浪潮之巅》一书中,吴军先生对AT&T公司的案例做了很好的分析:本来,AT&T公司有充足的资金保证、以及领先的无线技术研发能力,完全可以走在世界移动通信的前列,和新一代公司放手一搏。

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科技股大泡沫中,AT&T公司发现,把自己的业务分拆上市会赚到更高的估值。于是,AT&T公司把自己拆成了几块。问题来了,分拆以后的长途电话公司,没有在新技术时代发展的潜力,移动电话公司则没有资金支持研发和扩张。结果,AT&T公司虽然坐拥强大的资金实力和研发能力,却没有抓住新技术的浪潮,被技术发展的历史永远甩下。

AT&T和柯达公司的例子里,我们可以看到,当技术发生更迭的时候,上一个技术时代的公司并非注定要没落。上一个技术时代的公司,往往有巨大的资金储备,对本行业强大的研究能力,良好的市场声誉和关系网。它们只要能转变观念,抓准新技术并重金投入,完全有实力在新的技术时代继续保持优势。

但是,人的观念恰恰是这个世界上最难改变的东西。同时,技术更迭里的复杂程度,又经常超出人们的想象。因此,我们也就看到许多优秀的公司,在技术发生更迭时,被无情的打倒。对于投资来说,由于抓住技术更迭的概率,远远小于被技术更迭打倒的概率,因此投资者也就要格外警惕那些可能被技术更迭打倒的公司。而这,也许就是巴菲特先生很不愿意投资严重依赖某种不稳定技术的公司的原因。

 

话题:



0

推荐

陈嘉禾

陈嘉禾

91篇文章 3年前更新

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2005年本科以一等荣誉毕业于赫尔大学经济系,2006年硕士毕业于牛津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平安资产管理公司,2008年加入信达证券,曾任首席策略分析师、研发中心执行总监、管理委员会委员,分管策略、固定收益、国际市场、金融、地产研究。同时,自2010年起兼任CGTN(原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财经评论员、证券时报专栏作者、证券市场周刊、中国证券报特邀作者,并常年接受国内外媒体采访,包括上海证券报、第一财经、CNBC、彭博社、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亚洲新闻台等,研究观点亦多次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具名引用。著有《投资的奥妙》、《投资精要》,均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文章